揭秘!“人工心脏”长啥样?这家医院一个多月完成四例“人工心脏”手术

橙柿互动
2022-12-01 20:45:05

没有心跳,却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这不是天方夜谭。

47岁的郑先生,12年前确诊扩张型心肌病,近两年来,扩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越来越严重,走不到10米路就喘不上气,睡觉只能坐着……快撑不住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也就是“人工心脏”

微信图片_20221201204147.jpg

术后第56天,郑先生感慨:“现在感觉很好,可以躺下来舒舒服服睡觉,走路也不再胸闷气急、喘不上气,终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

近一个半月,在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55岁的林先生、35岁的黄先生和47岁的李女士,也和郑先生一样,装上了“人工心脏”。

11月30日下午,记者在浙大一院见到了“人工心脏”术后患者。远远就看见他们从容地从走廊另一端走来,走近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约15cmX20cm大小的控制器,一头连着患者体内的人工心脏,随着电池灯光闪烁,“人工心脏”代替心脏泵血,延续患者生命。

微信图片_20221201204150.jpg

“心衰终末期患者,他们的左心室泵出功能受损无法逆转,人工心脏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保留自身心脏的情况下,在体外接一个人工心脏泵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说到。

微信图片_20221201204154.jpg

“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浙大一院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长期致力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浙大一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表示,患者康复出院对医护人员是莫大鼓励,今后浙大一院将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心衰了12年,这次真的撑不住了

郑先生12年前确诊扩张型心肌病,这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随着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生病以来,郑先生一直都在接受针对性的保守治疗。

近两年来,病情反复发作,他经常要到医院住院治疗,但收效甚微,最近,他胸闷气急的情况加重,在平地都无法走到10米,睡觉只能端坐在床上,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由于当地治疗技术匮乏,他被转至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患者刚来的时候心功能很差,心脏射血分数EF值只有15%,不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考虑是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的急性发作。”马量主任医师介绍,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三大病因和心脏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经评估郑先生的身体各项指标极差,只有心脏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

他进一步解释,长期的慢性心衰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上升,因而单纯的心脏移植已经不适合改善病情,郑先生需要接受心肺联合移植。

然而治疗期间,郑先生还同时出现了无尿等现象,说明其他脏器功能已经受到累及,如果再等不到合适的爱心供体,及时进行手术,紧绷的生命之弦随时可能断裂。

就在治疗即将陷入僵局的时候,医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但是植入人工心脏要求患者自身心脏的四个瓣膜都正常运作,考虑到郑先生三尖瓣存在大量反流,马量主任医师团队先为他进行了三尖瓣修复,随后顺利植入了人工心脏。

 

打满“补丁”的心脏,再添新伙伴

55岁的林先生病情和郑先生非常相似。十余年前,他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偶尔还有胸痛,休息后能得到缓解,却又反复发作。于是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十来年间,林先生的心脏陆陆续续打上了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冠状动脉支架等补丁,才得以过上比较正常的生活。

1个多月前,林先生发现稍微活动就会出现更明显的胸闷、气短,小便量也变得比往常更少。用了多种利尿剂和心血管药物之后也只能稍稍缓解,甚至喝下一小瓶矿泉水之后都会觉得胸闷、乏力。于是来到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

“虽然林先生最开始住院是自己走进来的,但是左心的射血分数已经不到20%,只有正常人的1/3-1/4。” 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陈新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少尿的情况也表明心衰已经影响到了肾脏功能。另外,稍微多喝一点水,身体里面容量多一点,心脏就受不了,这已经是一颗岌岌可危的定时炸弹了。”

马量主任医师团队及时为林先生打满“补丁”的心脏添加了一个新伙伴——人工心脏。术后回到普通病房的林先生已经能够和他的新伙伴“人工心脏”一起在病房走走,心功能改善良好,也不会再担心稍微多喝一点水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事情发生了。

就在上周四,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还在总部一期为一位因扩张型心肌病导致严重心衰的35岁患者施行了人工心脏手术,患者目前正在积极康复中。

 

多重意外 心脏再起航

47岁的李女士1个月前因为车祸意外被送至当地医院,虽有多处骨折但程度并不严重。而最凶险的,是李女士出现了胸闷胸痛,完善各项检查后考虑心肌梗死,当地医院急诊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取栓术。术后几天,李女士又突然出现了晕厥、呼之不应的情况,心电监护显示室速室颤,经过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后才慢慢清醒。当地医院评估心梗后左心功能持续没有好转,赶忙将李女士转至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患者急性心梗严重影响到了左心功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室壁瘤。”马量主任解释,“室壁瘤是急性心梗的常见并发症,大面积的心肌梗死,部分心肌细胞缺血坏死,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一个囊状的病理改变,会导致心室壁的异常运动,引起包括左心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这样危及生命的问题。”

马量主任医师和李伟栋主任医师团队手术前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周密的准备,制定了包括“人工心脏”辅助在内的手术方案。手术中结合超声评估发现李女士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心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切除之后心衰风险很大,决定植入人工心脏。术后李女士已逐渐从车祸意外和心血管意外中恢复起来,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吃得下、睡得香,也能在病房里散步了。

 

人工心脏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新选择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有3.3亿,其中心力衰竭约890万人。

尽管心衰患者到了终末期可以通过心脏移植恢复心功能,但受到供体短缺的影响,再加上配型难,单靠心脏移植,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并且有的患者本身也不适合心脏移植。

“在这些现实问题的制约下,人工心脏的出现,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了新选择。”马量主任介绍,人工心脏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如水管三通接头的金属血液泵,工作时,它如同洗衣机的涡轮,血液从左心室经入血管流入到血液泵内,通过血液泵内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血液推出并经出血管流入到升主动脉,从而流向全身。

据悉,这几位患者植入的人工心脏是中国第一个正式上市并经全球验证的仿生型左心室辅助装置,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短期过渡危险期,还可长期支持心功能治疗。这也意味着这款人工心脏可以终身使用,无需再更换为心脏移植。

该款左心室辅助装置作为适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尖端技术,采用的是第三代新型液力悬浮离心泵技术,有着脉动性的独家优势,是一款仿生型人工心脏,可以维持患者的正常脉搏和心跳,从而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中风的风险。不仅如此,其流体力学叶轮、宽流道设计以及仿生的MPC涂层技术可一定程度的抑制血栓形成。

人工心脏的植入尽管没有明确年龄限制,但仍有其他的“准入条件”,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来说,适合以下几类人群:

一是可以做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病人,但是还没有合适的供体;

二是大体重的病人,因为根据要求,供体和受体体重相差不能超过15%,这部分病人很难等到合适的供心;

三是具有免疫类疾病的心衰病人,不能正常使用免疫抑制剂的。

 

橙柿互动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陈新

热门评论

橙柿互动,互动城市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