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义乌工商技术学院的多位学生从学校出发,带着建筑测绘仪器来到武义县桃溪镇,开启了为时两天的延福寺古建考察实践活动。
早在1934年10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就对延福寺进行了9天的调查测绘,惊喜地发现这是难得的元代木构,且颇具宋风,“实为罕见之孤例”,并将其写入《营造法式注释》和《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到“浙江宣平延福寺大殿,是长江下游和江南地区少见的一处元代建筑实例。它那彻上露明造的梁架结构是复杂的大木作精品之一。它虽具有元代特征,但其柔和轻巧却与北方那些较为厚重的结构形成鲜明的对照。现存的建筑沿中轴线排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殿和观音堂”。
身处建筑学经典资料中记载的古建筑,学生们怎能放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他们观察延福寺外观、测绘其尺寸、描摹其面貌、探讨其结构。
虽然无法像林徽因先生那样自由地爬上延福寺的梁顶考察,但站在这两位先生曾经驻足的地方,进行专业的建筑技能操作,便也是延续着建工学子古建保护的传统,弘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思成文化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武义延福寺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生使用南方SPL-1500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对寺内的元代大殿、天王殿和部分外围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并建立数字模型。
据悉此次活动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学生开设的发展性资助项目,目的是通过专业实践,助力学生成才,启航学生理想。
注:本文图片由义乌工商学院提供